证券时报记者 裴利瑞
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愈加复杂多变,地缘冲突不断升级、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多元化、分散化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也带动公募基金国际业务迎来新发展机遇。
为了共迎中国基金业全球投资新时代,日前,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中国基金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系列沙龙”在上海举行。本次沙龙以“风正扬帆,全球投资正当时”为主题,邀请了10家基金公司、资管公司或海外机构的国际业务领头人和业务骨干,深度解析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挖掘海内外资本市场投资机会,探讨中国基金业全球投资的趋势与格局。
会议伊始,华夏基金国际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郑鹏从经济基本面出发,分析了当前QDII基金全球资产配置策略。郑鹏认为,美国本轮经济下行与以往不同,一是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二是经济结构不需过多调整,但与此同时,相对高位的通胀限制了美联储的降息空间,***的高杠杆则限制了***的财政赤字空间。基于上述经济判断,他认为,美国股市尤其是科技股龙头,可能短期面临估值高企、交易拥挤、经济下行的三重压力,但长期来看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市场,而美债中的利率债机会可能比市场预期有所减少,美元信用债5%―6%的收益率有较高的风险溢价,更具有投资性价比。
国泰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朱丹就“基金公司全球投资的差异化与特色化”一题,进行了主题分享。朱丹认为,在当前QDII基金的产品结构中,股票型基金最为常见,规模占比接近80%,股票型QDII基金中又以被动指数型基金占比最高,占QDII基金总规模的71%,且这些产品最大的海外头寸分布在中资企业上市密集的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有明显的新经济赛道风格,公募基金在全球投资上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参考海外市场成熟经验,朱丹认为,公募基金的全球投资亟需走向差异化和特色化,例如在产品结构上加强固收产品布局、在投资范围上进一步分散国别、在投资风格上强调绝对收益导向。
大成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大成国际董事总经理、大成港股精选基金经理柏杨则重点分享了他对港股的看法。柏杨认为,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延续复苏,美国通胀边际有所回落,港股市场从估值和基本面来看均已经具有一定吸引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港股市场逐渐显现出定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今年2月到5月港股市场佐证了这点,大量的市场数据支持2022年10月和2024年1月是港股两个重要低位的观点。
但他也表示,如果说上半年市场行情的动力可以简单描述成“弱预期,中事实”,下半年港股市场有可能会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宽幅箱体式震荡行情,投资端需要重点把握结构性、波段性机会。
本次沙龙上,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谭弘翔、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田希蒙也分别从“跨境ETF的合作模式与产品创新”、“海外ETF的投资框架”两大角度,分析了跨境ETF这一巨大蓝海。
谭弘翔认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于布局跨境ETF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在世界形势的众多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他总结认为,一个具有较高确定性的市场往往具备以下几方面要素:比如站在新一轮技术周期上升的前沿,可以尽量减少政治、经济周期等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再比如既拥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又处于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可以借助国际地位提升自身在新的全球秩序中的竞争力。
田希蒙认为,跨境ETF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如何帮助投资者在合适的时间配置合适的ETF是一个重要课题。在他看来,海外ETF的投资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现金流、利率、风险偏好三大因素。以港股通互联网板块为例,自去年以来,相关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回升,但同时资本开支有所缩减,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公司为股东创造回报的能力提升;再叠加今年美联储降息预期,港股通互联网板块可能会迎来估值修复和价值回归。
随后,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国际业务部总监张昕从QDII、互认基金、QDLP三大业务,展望了基金行业跨境业务的发展趋势。张昕认为,如果说2006年批准的QDII业务是跨境投资的1.0版,那么今年6月份的《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或将会打开跨境投资的2.0时代,因为它不仅放宽了客地销售比例,而且允许管理职能转授予与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进而给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策略方案。
标签: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