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逼近30万亿:“固收+”规模大增,含权产品不好卖

tamoadmin 0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7月以来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增长。据光大证券(***)统计测算,截至7月21日,银行理财规模较月初增长1.5万亿元左右至30万亿元附近。

银行理财逼近30万亿:“固收+”规模大增,含权产品不好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投资方向来看,“固收+”类理财产品承接了主要的规模增长需求,新发市场上,“固收+”类产品为新发募集的主要类型。此外,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推出步伐也在加快。

  含权产品不好卖,红利系列成近期热门

  根据华西证券的数据,6月至7月12日,固收+类产品募集规模占全部产品的93%,其中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为主要类型,募集规模为4669亿元,占比为59%;可投股票固收+为2625亿元,占比为33%。

  其余产品募集规模相对较小,纯固收类产品新发规模为456亿元;现管类产品为17亿元;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为8亿元。

  除了“固收+”类产品,近期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也在提速。

  界面新闻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统计,2024年第二季度理财公司共发行混合类理财产品77只,对比今年一季度的35只有了明显的提升。

  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7月已新发混合类理财产品14只,还有5只产品将在接下来一周内结束募集。在中国理财网显示状态为“待售”的由理财公司发行的混合类理财产品达220只。

  在含权类理财销售领域,一直有“好做不好卖、好卖不好做”的现象。即市场行情好时产品容易发行,但投资者买入往往有可能在高位站岗,在市场冰点入市,反而有更大概率收获更好的收益。

  那么发行火热的含权类理财产品销售的真实情况如何?多位理财公司的专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近期含权理财并不好卖。

  一位理财公司相关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不只是含权产品,所有的资管产品都有“好做不好卖、好卖不好做”的特性,目前债券市场正是处于“好卖不好做”的阶段。固收资产作为天然的绝对收益,未来仍将是理财市场的“主力”。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理财公司发行含权产品还是应该保持谨慎,国内理财的客户群体风险偏好还是偏低。

  近期平安理财、招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也在官方公众平台宣传起了含权产品,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各家“主推”的产品多为高股息红利策略。

  近日,宁银理财发行了宁银理财宁赢平衡增利港股通增强策略混合类日开理财8号。根据招银理财披露,其招睿安盈优选稳进9个月持有、招睿安盈优选稳进14个月持有、睿和稳健安盈优选360天持有1号等产品中配置港股红利资产仓位。

  平安理财相关人士也表示,在目前利率不断下行的环境下,从理财产品多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红利、***品、优质白马等部分权益资产结合估值水平、经营稳定性、业绩趋势来看未来能提供的潜在收益水平要比固定收益资产有更好的吸引力。

  居民存款“脱媒”贡献增量,下半年理财增速将放缓

  据光大证券统计,二季度理财规模增量中,估计居民端增加1.5万亿,较去年同期多增1.1-1.2万亿,居民一般性存款“脱媒”对理财增量贡献突出。进入7月份,随着理财资金跨季回流,居民端“脱媒”力量再度推升理财规模,预估增量资金中有1.2万亿左右零售资金,增量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

  零售与对公存款双重“脱媒”驱动了理财规模高增,理财产品比价优势凸显,7月成为了理财规模的扩张大月。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指出,截至7月19日,7月固定收益类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中枢2.4%,高于3Y国股行存款挂牌利率45bp,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具有一定吸引力,但相较存款类资产的比价优势较二季度趋弱。三季度后期规模扰动因素增加,整体增势或有所放缓。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等人表示,考虑到“手工补息”叫停的增量影响基本结束,下半年理财规模增速较上半年放缓,估算年末存续规模或增至31万亿元附近。伴随债市利率降至低位、监管引导加强,以及底层高收益存款资产减少,理财等产品的收益率也会逐步下行,吸引力减弱,引致存款逐步从非银向银行体系回流,但这一过程可能不会“一蹴而就”。

标签: #理财

上一篇美的集团,突曝大消息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