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突传重磅!删除对“通胀高企”描述,释放最强烈信号,***最早在9月降息

tamoadmin 0

美联储似乎马上要开启新一轮的预期管理!

据路透社最新消息,美联储可能在下周的政策会议,删除对“通胀高企”的描述。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迄今为止最强烈的信号,表明央行***最早在9月降息,并开始其货币政策周期的宽松阶段,投资者现在认为这几乎是肯定的。昨天晚上,美股亦因此大幅反弹。

与此同时,前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丝特・乔治表示,美联储开始看到他们一直在寻找的降息的信号。曾任2018年至2022年美联储副***的理查德・克拉里达更是表示,随着通胀下降和劳动力市场降温,年内三次降息“确实有可能”。

美联储,突传重磅!删除对“通胀高企”描述,释放最强烈信号,计划最早在9月降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此前不久,美联储***杰伊・鲍威尔和他的同事们曾表示,他们需要确凿的证据证明一度徘徊在四十年高位的通胀率正在回落至美联储2%的目标。在此之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缺乏开始降低利率所需的信心。有望再次当选总统的特朗普上周亦表示,希望在11月份大选落定之前,美联储不要降息。

美联储的传闻

今天早上,有两大关于美联储的传闻在市面上流传:一是在接下来的货币会议当中,美联储将删除“通胀高企”的描述;二是美联储前高管不断出来放风:可能要降息了。

2021年9月,在通胀率连续三个月超过美联储2%目标后,美联储职员及决策官员改变了对通胀较为被动的态度,开始用“高企”(elevated)来形容通胀。当年5月、6月和7月,美联储用来设定通胀目标的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涨幅突破4%后,才提出通胀高企的描述。尽管PCE物价指数目前已降至2.6% ,而且似乎仍在走低,但负责制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政策声明中至今仍保留着这一描述。

美联储下周的政策会议可能会最终删除这个描述。如果真是这样,这将是迄今为止最强烈的信号,表明央行***最早在9月降息,并展开其货币政策周期的宽松阶段,投资者目前认为9月降息几乎已成定局。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对通胀的描述从高企调整为更温和的字眼,也可能导致美联储修改当前政策声明中的另一个关键句子:在官员们“对通胀率持续向2%迈进更具信心”之前,不会降息。

此外,曾任2018年至2022年美国央行副***的理查德・克拉里达表示,随着通胀下降和劳动力市场降温,美联储今年可能会降息三次。克拉里达现任资产管理巨头太平洋(601099)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全球经济顾问,他在香港接受***访时表示,美国通胀数据的进一步改善和失业率的上升都将影响美联储的决定。他说,Pimco 预测利率将降息两次,并且“第三次降息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很多人都在等待美联储降息。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中大约有5或6万亿美元。一旦降息,将是一件大事,”克拉里达说。他的公司还认为,首次降息可能会在9月发生。

前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丝特・乔治也表示,美联储开始看到他们一直在寻找的降息的信号。

芝加哥商品***集团的FedWatch工具显示,交易员预计美联储在9月份会议上几乎肯定会降息,该工具根据联邦基金期货交易数据预测利率走势。

降息预期管理开启?

随着通胀的回落,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也日益强烈。但从美联储此前的态度来看,仍是要:再等等。那么,过去24小时释放的信号是否意味着,降息预期管理也已经悄然开启?

放弃7月开始的政策会议可以让官员们收集更多优质数据,这是鲍威尔本月早些时候在国会听证会上设定的门槛,如果华尔街对进一步通货紧缩的预测成真,这一门槛将得以实现。在7月和9月的政策会议之间,官员们将收到两份通胀和就业报告,以及一系列有关消费者和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的最新消息。

掌握更确凿的证据对于平息一些仍对形势是否安全心存怀疑的官员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今年早些时候发生的意外通胀爆发。毕马威美国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表示:“他们以前也曾被骗过,可信度很重要。”

前美联储经济学家、现任宏观政策展望主管的朱莉娅・科罗纳多表示,美联储的行动就像一艘“远洋班轮”,这意味着除了危机之外,美联储通常会避免突然的政策转变。科罗纳多预计7月份的政策声明将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将预示降息迫在眉睫。

但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主任迈克尔・斯特兰表示,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通胀率“停留在”目标水平2.6%或2.7%左右。他不主张央行在9月份***取行动。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则认为,等到9月份才降息会增加美联储试图避免的风险。他说:“如果你等待,经济方面的风险就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恶化。考虑到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通胀率下降了多少,劳动力市场重新平衡了多少――为什么不提前做你可能要做的事情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 #美联储

上一篇欧元受多条均线支撑,但需警惕进入“牛市陷阱”!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