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连日来,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在武汉迅速扩张引来各界关注。百度港股股价连续两日大涨,资本市场也刮起了无人驾驶风,一众企业站上了风口浪尖。
随着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量攀升,科技革新冲击劳动力市场的话题一并升温。除了武汉,杭州、深圳等城市也因为无人驾驶竞争抢跑出圈。
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被取代”的焦虑都会卷土重来。正如网约车兴起时出租车司机的抵触,汽车企业担心无人驾驶一旦成规模,它们生产、销售汽车的固有商业模式将被颠覆……
焦虑可以理解。萝卜快跑确实越跑越快了,无人驾驶也从低潮中复苏。从百度的财报中可知,不少城市陆续发放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企业间的摩拳擦掌都能找到依据。
圈内人态度改观,也是行业热度回归的见证。一年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经泼冷水,无人驾驶还看不到完整的逻辑,甚至需要另寻他路。
7月11日,何小鹏改变态度,Robotaxi在加速,两年后大概进入转折点,“别犹豫,赶紧改,后面那个才是大家伙”。
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任何一项革命性技术的市场商业化成功,都要和时间赛跑、和成本对抗、和政策博弈。越往前走,则意味着更多经验累积,技术赋能推而广之,产业实现迭代升级。
无人驾驶同样如此。无人驾驶代表着车路协同,受到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通讯条件等方方面面影响。
但无人驾驶是大势所趋。短期看,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度、路测样本数据准确度、安全性保障、城市路段开放情况都在完善中。
长期来看,科技企业不断地累积道路里程,迭代算法,自动化对人力的改造和优化只会步步向前。
尤其是对技能门槛相对不高,且都可以承接短期、弹性就业者,渐渐都对从业者提出了“少而精”的要求。
在无人驾驶之前,AI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对人类劳动力的替代或部分替代。客服人员、网约车、出租车、城市功能车、货运领域,都会随着技术进步经历同一个过程,即可能被AI重塑行业入门规则。
科技赋能的大势之下,自然包括对可能产生的人的问题、就业问题的消化。所以,我们拥抱科技创新,还要正视创新带来的种种冲击。
创新之路注定不平坦,不妨给技术进步多一点空间,无人驾驶也是一样。无论是公共政策制定者,还是置身其中的企业,需要对新技术更多宽容,并同步思考如何释放出更多机会,给予社会民生问题更多关切。
标签: #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