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普华永道再被“抛弃”!招行、中铁、东鹏饮料等纷纷解聘
来源:瑞度
文/瑞财经 许淑敏
“普华永道又丢千万大单”。
普华永道的解约风暴,席卷市场,这次轮到了海通证券。
因普华永道卷入了恒大财务***案,市场对其审计能力表示了质疑,海通证券也急着与普华永道“撇清关系”,成为首家“弃用”普华永道的上市券商。
毕竟,海通证券此前与恒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恒大04”债券,海通证券为联席主承销商。另外,其旗下海外子公司海通国际,曾力挺恒大,还帮助许家印筹措资金。
海通证券经不起再多的打击了。近两年来,海通证券面临着营收、净利双跌的困境,2023年交上了一份被市场称为“本世纪最差”的业绩报告。就连曾经引以为傲的“港股IPO一哥”海通国际,也因“巨亏”选择了退市。
海通证券最为擅长的投行业务,规模不断缩减,除了受到资本市场环境以外,其自身多次触及监管红线、屡收罚单,也产生一定负面效应。
另一边,海通证券的内部高管年薪较高,但仍轮换频繁,去年便有14名管理层离任。
01
与恒大的关联
市场并不意外,海通证券会选择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根据海通证券公告显示,其拟聘任立信为公司 2024 年度境内审计师,聘任德勤香港为公司2024年度境外审计师,原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名称为普华永道中天及罗兵咸永道。
关于变更的原因,海通证券只是简单说明,“本次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考虑公司现有业务状况、发展需求及整体审计需要,公司不存在与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在工作安排、收费、意见等方面存在分歧的情形。”
在此之前,海通证券已经连续三年聘任普华永道为审计师。2023年,海通证券向普华永道支付的审计费用为880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90万元。更换审计师之后,海通证券2024年度含内部控制的审计费为790万元,较2023年度减少90万元。
不止海通证券,近段时间以来,普华永道已被30余家A股公司解聘或调整了合作内容。个中缘由,除了上市公司服务年限问题、公司调整等原因以外,更多还是在于普华永道卷入了恒大财务***案,市场对其审计能力表示了质疑。
而海通证券,则是最早发声“弃用”普华永道的上市券商。2023年,中银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三家上市券商均聘用了普华永道中天为审计机构,但目前还未有更换消息。
海通证券似乎急着撇清关系,以此证明其财务的真实性、合规性。
要知道,海通证券与恒大此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今年5月31日,***发布恒大的行政处罚决定中,恒大在5期共208亿元债券发行文件中引用了存在虚***记载的2019年、2020年年报相关数据,涉嫌欺诈发行。
其中,“20恒大04”牵头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山证券为联席主承销商。可见,除了普华永道、中信建投、中山证券等机构以外,海通证券也是与恒大有过业务的中介机构。
***已经强调,正在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
而海通证券海外子公司海通国际,此前与恒大往来甚密。
比如,2017年6月,摩根大通发布对恒大看空报告之后,海通国际力挺恒大,给出了当时投行中最高的买入价;2020年9月,恒大物业提交赴港上市招股书,海通国际也是联席保荐人之一;2021年,恒大陷入流动性危机,许家印向一名海通国际的客户质押5亿股恒大股份筹措资金。
去年,海通国际选择了私有化退市。深究其退市的原因,与早前中资美元债的大幅投入相关。
海通国际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 ,该公司持有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债券总额约295亿元,其中包括恒大集团、碧桂园、融创中国、中梁控股、绿城中国等房企。这些债券占海通国际净资产约40%。
随着房企陆续爆雷,不断出现债券违约或延期支付利息等情况,债券价格暴跌,进而给海通国际造成了巨额亏损。截至2021年9月30日,海通国际对房企债券计提了约人民币156亿元的减值损失,其中对恒大债券计提了约***亿元的减值损失。
随之,海通国际录得巨额亏损,2022年净利润亏损为65.41亿港币。
02
业绩变脸
这几年,海通证券的营收排名一路跌落。
在2017年之前,海通证券营收曾稳居行业第二达十年之久,但2018年之后,海通证券总资产、营收开始不断下滑。直到2023年,海通证券营收排行已经跌至行业第八。
正是2023年,海通证券交上了一份被称为“本世纪最差”的业绩报告。从年报数据来看,2023年,海通证券营收约229.53亿元,同比减少11.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08亿元,同比减少84.59%。
就在两年前,海通证券营收及净利均为两位数增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甚至高达128.27亿元。
短短两年时间,海通证券业绩便遭遇“滑铁卢”。
在业绩说明会上,海通证券将业绩下滑原因归结为多个方面,其中不乏市场波动、财务成本受欧美央行连续大幅加息影响、信用资产减值拨备同比增加等。
海外子公司海通国际的亏损、退市,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海通证券的净利润水平。2023年,海通证券“境外业务”营业收入7.8亿元,营业成本67.64亿元,毛利率为-766.98%。而海通国际,于2023年录得81.56亿港元的巨额亏损。
另一边,海通证券自身业务的增长亦成隐忧。
从海通证券五大主营业务来看,仅融资租赁的业务规模较上年有0.63%的增长,而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年度营收持续负增长。
甚至,海通证券交易及机构业务营收已经连续两年为负数,2023年营业收入-29.24亿元,营业成本高达25.66亿元。
至于营收占比最高的财富管理业务,2023年收入同比减少12.03%,毛利率被拉低将近40个百分点,仅剩下28.24%。
而海通证券最为擅长的投行业务,规模亦有所缩减。2023年,海通证券共完成股权融资项目42单,融资金额637亿元。其中IPO项目22单,市场排名第三,融资金额466亿元,市场排名第二。对比2022年,海通证券IPO保荐数量为31家。
一边是市场因素,2023年,海通证券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4.80%,主要是境内外市场IPO融资金额同比下降、股权承销收入减少。
另一边,或许与海通证券自身多次触及监管红线不无关系。
自2023年以来,海通证券屡次收到“监管函”。
2023年6月,上交所针对海通证券发布监管函,披露其惠强新材、明峰医疗、治臻股份IPO保荐人,存在违规情形。再于2023年11月,湖北证监局指出,海通证券作为超卓航科(***)保荐机构之一,未及时开展有效的调查和监督。
这样的情况仍在持续。今年1月,海通证券因在沃得农机IPO的保荐中,存在擅自修改招股书的情形,遭到了来自深交所的自律监管。7月,中润光能IPO终止,保荐人海通证券撤单。
海通证券出现“一查就撤”的情况。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海通已撤回多起IPO项目,包括京阳科技、科利德、澎立生物、贝利特化学、晟威机电等。
对于后续业务拓展,难免造成影响。
进入2024年一季度,海通证券营收与利润继续大幅下滑,期内实现营收47.62亿元,同比下滑44.11%;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9.11亿元,同比下滑62.56%。
其中,海通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4.13亿元,同比大跌54.42%。
03
高管变动
近日,海通证券的监事也发生了变更。
李争浩因工作调动原因,于2024年6月27日向监事会提出辞去公司监事职务,而继任者为谢维青,该人士自2024年4月起担任申能(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
高管变动频繁,亦是海通证券这两年的关键词。
2023年,海通证券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有14名,其中包括原副总经理任澎、原总经理助理林涌、原首席风险官***、原副总经理兼合规总监李海超等。
值得注意的是,原监事会副***赵永刚于2023年10月升任为董事、党委副书记,但任职不到两个月,已于2023年12月离任。
而林涌此前担任海通国际董事总经理、行政总裁,曾为上市券商的“打工皇帝”之一。有数据统计,2012年-2023年,林涌任职海通国际期间,合计领取薪酬折合人民币约1.6亿元,平均每年薪酬1330万元。
海通国际陷入美元债危机后,2021年、2022年,林涌仍然领取935万元、454万港元的高薪。
另外,李海超任海通证券合规总监一职,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眼下,新任合规总监为赵慧文,她曾任***稽查局干部、副处长、处长,发行监管部处长,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处长,此前任东兴证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
按照《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证券公司设立的“合规总监”,是公司的合规负责人,对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和执业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
变动之下,可见海通证券进行合规管理、风险管控的压力不小。
当前,海通证券董事会秘书、公司联席公司秘书裴长江,副总经理姜诚君、潘光韬、张信军,业务总监陈春钱、张向阳,均为去年新晋升的管理层。
他们的年薪,基本都超过百万元。2023年,陈春钱领取薪酬甚至高达342.27万元。算上递延薪酬,陈春钱年薪高达490.57万元,张向阳、姜诚君、潘光韬、潘光韬年薪分别为421.13万元、338万元、323万元、312万元。
可供对比的是,2023年,不算递延薪酬,董事长周杰年薪85.68万元、总经理李军年薪为92万元,均不足百万。
拿着高薪的新任管理层,能否扭转海通证券的业绩颓势,市场颇为好奇。
截至2023年末,海通证券员工人数仍在增长,员工总数(包括高级管理层)13637人,相较上年末增加1494人。
职工薪酬亦有所增长,从2022年“职工薪酬”的57.85亿元,增至2023年的“职工费用”63.41亿元,增幅9.6%。
标签: #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