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华堂引入新辰商业合作后,超市部分业务也将实现分开管理,将“独自”闯荡北京市场。近日,北京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荒井达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访时表示,目前,在超市部分的整体经营中,到店业务依旧占据重头。在京经营26年来,华堂超市的竞争压力鲜少来自同行,而是电商与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变化。
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考验着外资品牌超市的发展之路。日式食品的自有品牌供给优势能否助力华堂超市逆势生长?作为北京地区独苗的华堂超市伊藤洋华堂店被留下后,一直在求变。
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近两成
伊藤洋华堂商场部分与新辰商业将合作展开调整后,位于负一层的华堂超市将实现分开运行,且名称不做变化。荒井达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自有品牌在华堂超市的销售额中占比为15%—20%。
另外,华堂超市的日式、日本进口商品的销售占比较高。荒井达也表示,日本进口的洗涤品、化妆品都有不错的销售业绩。
对于超市业务未来的发展,荒井达也提到,现阶段,伊藤洋华堂更关注合作项目的推进情况,在合作模式成功的基础上,超市部分再去考虑铺设更多的门店。
不仅是华堂超市,一直以来,商品的独特性成为零售企业追逐的焦点。走进超市,货架、陈列的C位不仅是耳熟能详的品牌商品,来自超市自营的自有品牌也占据重要的位置,给予自有品牌更多的流量。
不过,本土品牌超市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与外资超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今年1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商超自有品牌案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中国超市TOP100企业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超市TOP100企业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占比达5%。华堂超市自有品牌占比近两成的销售额,本土零售的自有品牌之路仍有极大提升空间。
荒井达也表示,未来,日式菜单、日式盒饭等商品研发、投入到经营中,形成华堂超市差异化的竞争,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
线上线下竞争加剧
在京经营26年,从多店到单店,华堂超市也经历了中国连锁零售的变革与升级。荒井达也表示,进入北京市场初期,连锁零售的供给较少。华堂超市带着日式的消费理念进入市场,引起很多关注。在20多年的发展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企业不断出现,食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电商的出现,让零售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
荒井达也坦言,电商的快速发展、购物便捷度提升对华堂超市的经营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此,华堂超市也做出了尝试,入驻第三方平台,启动及时配送业务。荒井达也表示,疫情期间,北京华堂超市内,1/ 3的销售额来自于线上。“现在,超市的经营仍是以到店消费为主,在实体方面,华堂超市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过程。”
在竞争中,来自于实体店的体验与场景被业内所重视。尤其近日胖东来频频出圈与服务、体验密不可分。胖东来调改的首家永辉超市恢复营业后,首日营业额增长了13.9倍。面对行业的变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区域零售企业的未来:打造中国“人本主义零售”》中提到,未来的中国零售尤其是区域零售仍蕴藏着巨大机会。消费者更需要从食品的消费升级中获得生活的“小确幸”,使商超市场整体得到抗击经济周期的韧性。其中,线下商业空间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不可替代,当前线下渠道在中国食品杂货零售市场占比仍达81%,消费者更期望通过逛超市来获得生活的真实感。
即时配送作为零售企业的标配,重要性日益凸显。商超零售行业的线上业务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仓储会员店、生鲜电商、社区小店或大卖场都在进军线上业务,但零售业专家胡春才强调,线上业务始终不能代替线下的实体零售业务,商超品牌应在线上、线下的同步发展中寻求平衡。
寻求差异化优势
面对行业连锁企业的调整、创新,北京仅有一家华堂超市孤军奋战,也在借助企业基因、集团实力加码创新。不过,荒井达也表示,有关于日式菜单的提案,借力集团便利店业务的开发能力,支持产品创新、更新,推动自有品牌商品的上市上架。
跟随消费方式的变化,华堂超市进行过很多调整。在“超市+餐饮”的风潮下,华堂超市曾尝试增设过熟食制作区和公共餐区,彼时,生鲜菜品、酸奶饮品、沙拉三明治等即食商品的柜架仍占据货架较大的面积。
也有业内人士提到,日系元素就是华堂超市的特色之一,包括延续到现在超市当中的海鲜类产品、日本餐饮小食、进口调味品,人气一直不错。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企业进一步强化一些优势品类当中的日系元素,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不仅是华堂超市锁定日式元素,零售企业都在寻求差异化发展。国内零售业已经走过了增量时代的“跑马圈地”式快速扩张阶段,进入存量时代的差异化竞争。
连锁行业专家文志宏表示,传统商超要想持续发展,最核心的一点是如何和电商形成差异化竞争,尤其商品力是关键。细致入微的服务是不少商超所缺乏的,明确企业价值观、强化品牌理念需要零售企业学习借鉴。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文并摄
标签: #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