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新发ETF获“国家队”认购 非宽基产品亦能吸引耐心资本

tamoadmin 0

  6月19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公告称,该公司旗下的国新投资于6月19日认购了广发基金、南方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此举成为“国家队”和头部公募在ETF领域的再一次强强联合。

  从此次案例来看,大资金青睐的ETF并不止于传统宽基ETF,科技、红利等符合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ETF,同样能吸引耐心资本。相反,跟踪冷门指数、忽视市场需求、流动性不佳的小众主题ETF,则会缺乏资金关注,甚至可能走到清盘边缘。

  国新投资认购

三只新发ETF获“国家队”认购 非宽基产品亦能吸引耐心资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只新发ETF

  中国国新6月19日公告,国新投资日前与广发基金、南方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机构合作推出的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开始发行,国新投资于6月19日认购了上述ETF首发份额。中国国新在公告中表示,此举传递出坚定看好港股央企上市公司长期价值的积极信号,同时也彰显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维护央企市场价值,提升港股央企上市公司定价权方面的责任担当。

  国新投资与基金公司在上述央企红利ETF的合作方面,可追溯到2023年9月。彼时,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广发基金、南方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于今年4月29日同时上报跟踪该指数的ETF,并于5月底获得发售批文,3只产品发售时间均为6月11日至6月21日。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显示,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为市场提供投资标的。截至目前,该指数包含48只样本股,最新自由流通市值高达2.28万亿元。南方基金表示,该指数聚焦能源、通信板块,囊括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移动等总市值接近或超过万亿元的央企龙头,体现出鲜明的国民经济“压舱石”特征。据广发基金分析,从公开数据来看,港股央企上市公司130家,总市值约10万亿元,以约5%的数量占比贡献了约20%的市值、约25%的净利润以及约25%的分红,是提高港股市场资产类型多样性、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的中坚力量。

  市场人士分析,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发行上市具有两大意义:一是成为香港市场首只央企主题ETF,对支持境外上市央企,丰富香港市场资产种类意义重大;二是在两地同时进行ETF发行上市,具有整合两地***、促进两地联动的标志性意义。广发基金表示,这给包括境内人民币、离岸人民币、港元、美元等在内的境内外资金提供配置中国央企上市公司的便捷通道,引导更多国际资本和产业***向港股央企上市公司高效聚集。

  科技类ETF也受青睐

  上述消息之所以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主要在于这是“国家队”和头部大型公募在ETF领域的又一次强强联合。

  早在去年12月,中国国新就公告称,国新投资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当时,博时基金与南方基金旗下央企主题ETF出现显著放量。此外,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先后宣布增持ETF。从事后披露的基金2024年一季报来看,“国家队”买入的ETF多为沪深300ETF、上证50ETF。按一季度成交均价估算,中央汇金买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ETF的资金合计突破3100亿元。

  随着此次国新投资认购3只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案例出现,可以看出,大资金青睐的ETF并不止于传统宽基产品。中国国新6月19日公告显示,在首批“1+N”系列央企指数及ETF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国新投资不仅联合中证指数公司编制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还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在境内和香港两地市场发起设立多币种ETF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2023年以来成立的央企类ETF有12只,涵盖到央企科技、央企红利、央企股东回报、央企科技等各个方面。12只ETF产品分别来自12家大中型头部公募,总发行规模176.42亿元。

  另外,在2023年以来新发的233只ETF中,成立后规模能持续增长的多数都是宽基或聚焦科技、价值蓝筹的ETF产品。其中,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纳指科技ETF成立于2023年7月,当时规模为4.54亿元,目前规模已增长至88亿元左右。大成基金于去年7月成立的纳斯达克100指数ETF,规模也从成立时的不足4亿元增长至目前的约53亿元。

  主流指数ETF

  更容易做大

  规模实现显著增长的ETF,给市场和投资者观察ETF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某公募市场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23年以来,ETF有过一轮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并不是每只产品在成立后都能顺利发展,有相当一部分ETF在成立后规模迅速萎缩,甚至面临清盘。这些ETF在成立之后业绩表现不佳,且跟踪的指数市场容量相对有限,特别是一些小众行业主题产品。相比之下,能获得资金青睐并实现规模增长的ETF,大多跟踪的是主流指数,除了宽基指数还有科技、红利等符合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指数。

  “ETF的规模和流动性一体两面,流动性是我们评价ETF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某资深基金评价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ETF是大类资产配置中重要的工具产品,近年来市场对此认识在逐渐深入。虽然有部分机构将ETF作为阶段***易工具,但主要考虑的指标依然是流动性。

  此外,某公募投研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阶段的ETF策略选择中,机构遵循的依然是“哑铃”策略。考虑到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当前的“哑铃”策略一端是关注跟踪高股息红利等指数ETF,另一端是关注“新质生产力”等指数相关的ETF。

标签: #ETF

上一篇美油库存超预期,布油小幅收跌脱离七周高位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