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前瞻 | “汾酒试点”60周年回顾

tamoadmin 0

  当今,我们正处在“新质生产力”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全新时代。

  白酒,作为从悠远的农业文明时代走来的民族传统产业,其发展环境及其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巨变。

盛会前瞻 | “汾酒试点”60周年回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白酒产业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发展创新? 这是中国酿酒人、中国酒业必须回答、且必须回答好的时代核心命题。

  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指出:“新的时代,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正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白酒泰斗秦含章先生曾言:汾酒试点的任务,是要做出两瓶好酒。他没讲的,则是这项“试点”最终为酒业后人带来的无穷价值。

  沈怡方先生也曾指出:“新中国白酒产业是靠试点起家的。”

  1963年,为进一步提升汾酒品质,汾酒厂向轻工部提出了总结其生产技术经验的要求。李烛尘部长批示,提议由轻工部发酵研究所秦含章所长任组长,组建“总结提高汾酒生产经验试点工作组”,于翌年带队深入汾酒厂蹲点。汾酒试点工作由此展开。

  当时从部发酵所、省轻化所等单位抽调专职技术人员35名进行试点,其中工艺组4人,分析组 16 人,试验组 2 人,成品组 2 人,微生物组8人。无锡轻工学院还专门派出了一个毕业班的学员投入试点。整个试点期间参与工作的共有56人。工作组下设分析、工艺、微生物、试验、成品等 5 个专业小组。

  工作组从国家级科研机构、山西省科研院所、部属大学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了56人的专业队伍,下设分析、工艺、微生物、试验、成品等 5 个专业小组。

  试点之初,设立了三项任务:一是汾酒产品质量定型,在总结现行汾酒质量的基础上,在保持汾酒具有独特风格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品评和试验等工作,把汾酒产品质量定型下来,包括汾酒感官质量标准和理化质量标准;二是总结提高汾酒生产工艺,在总结现行汾酒生产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在现行汾酒发酵工艺或操作法的前提下,通过逐道工序的现场生产写实、分析测定和科学试验等工作,提出一个比较先进、科学、完整的汾酒生产工艺;三是制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汾酒检验方法,针对汾酒独特风格,在总结现行汾酒质量检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品评和试验,制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与汾酒特点相适应的科学检验方法,包括汾酒感官质量的品评法和理化指标的分析法等。

  为实现这三大任务,各组分别制定了各自的任务、职责范围和进度***,工作组将三大任务细化为 14 个专题、49 个项目、145 次中型酿酒试验的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从 1964 年 3 月开始至 1965 年 5 月结束,共开展了 200 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了 3000 多次试验,取得了 2 万多个试验数据,试点资料有汾酒酿造工艺学、汾酒酿造用微生物实验法、汾酒品质尝评法、汾酒酿造化学分析、汾酒试点业务理论学习资料等技术资料共计85万字。用当代科学技术将历代的传统操作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完善化。通过总结试点,揭开了汾酒质量之谜,提高了质量和产量,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汾酒的生产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汾酒试点”项目成果于1***8年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1964年的“汾酒试点”,在中国酒业历史上、在白酒试点和创新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品质意义、科技创新意义、文化意义,它开启了中国酒业那个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时至今日,“汾酒试点”的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引领价值。

  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高度评价“汾酒试点”,称它是中国白酒传统酿造经验总结、科学实验、标准建立的典范之一。“汾酒试点”再次证明:白酒传统酿造的科学性,可以被大量科研成果所证实。创新,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传统酿造的基础之上。

  在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回顾建国以来以“汾酒试点”为代表的中国酒业科技创新巨大成果,回答好“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必答题,展望中国酒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今天,我们以再次启动‘汾酒试点’的方式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必将开启一条以‘传统工匠精神、智能科技创新、活态文化发展’为核心要素的高质量创新之路。”宋书玉理事长强调。

  正是基于这一思考,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承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协办、以“澎湃六十载 蓬勃新时代”为主题的“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暨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大会”,即将于5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拉开帷幕。

  敬请关注

标签: #汾酒